2013-05-31

高雄後花園 徜徉杉林之美-2

大愛園區多元族群風貌
  離開月眉裏回到臺21線往甲仙方向,沿路上串連著大愛園區、永齡有機農場、日光小林、葫蘆雕藝術文化村等景點,首先抵達的是大愛園區。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杉林成為家園重建的重要基地,包括布農、平埔、魯凱、漢族等不同族群在災後進駐大愛園區,三年來園區商業中心、民族大愛國小、原住民文化公園等公共建設陸續完工,居民也依不同族群的傳說、圖騰及對顏色、造型的偏好,各自妝點家屋,種植各色花草,繽紛多彩的社區景致,洋溢著原住民聚落的獨特風情。
大愛園區的建築處處可見原民符號。(圖∕張筧 攝)
大愛園區的建築處處可見原民符號。(圖∕張筧 攝)

大愛園區的學校建築也頗有特色。(圖∕張筧 攝)
大愛園區的學校建築也頗有特色。(圖∕張筧 攝)
園區內的民族大愛國小、教堂、工坊和即將完工的原住民文化公園都環繞在希望廣場周邊,不但是園區居民生活、休閒的場域,園區內三個合作社工坊,也展售園區媽媽們的手工藝作品,包括象徵送子的吉祥物─貓頭鷹、月桃葉製作的提袋、手工琉璃製作的勇士項鍊和琉璃珠及編織袋等,每件作品都有著手工的素樸和重生自立的希望。工坊裡的媽媽說:「很希望大家進來大愛走一走,今年中原住民文化公園完工後,展售中心會搬到那邊去繼續營業。」
大愛園區媽媽們的手工藝作品吉祥物貓頭鷹。(圖∕張筧 攝)
大愛園區媽媽們的手工藝作品吉祥物貓頭鷹。(圖∕張筧 攝)
到大愛園區除欣賞特色建築也可購買原民特色手工藝品。(圖∕張筧 攝)
到大愛園區除欣賞特色建築也可購買原民特色手工藝品。(圖∕張筧 攝)

其實這個擁有1000多戶的園區,也依據居民原居住地不同,分成不同的生活區塊,公共空間很寬闊,園區內有教堂、廟宇和客家族群信仰的伯公,來自小林村的「小林小愛園區」則有獅子會興建的獅子大橋相連,幾株竹欉成為對原鄉小林的重要記憶。
小林二村村民自創的「日光小林」品牌手工肥皂與餅乾。(圖∕張筧 攝)
小林二村村民自創的「日光小林」品牌手工肥皂與餅乾。(圖∕張筧 攝)
 
台灣在地行--摘自高雄畫刊2013/5---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