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大鵬灣帆船基地偷閒好去處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帆船基地打造二百公尺人工沙灘,綿密細緻的黑沙來自灣域出海口,搭配大鵬灣域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有風無浪,備受國內風帆好手青睞,全國運動大會帆船項目,更擇定今年十月份在大鵬灣比賽。


 
大鵬灣是體驗風帆船最佳場域,越來越多遊客前往體驗搭乘重型帆船,廠商在沙灘岸上經營咖啡、冷飲、簡餐的服務項目,讓帆船基地有得吃、也有得玩,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好去處。
近幾年,大鵬灣也成為國內風帆運動重要的賽事場域,更結合國內首座活動式開啟橋的鵬灣跨海大橋啟用,透過各類帆船賽事,成功讓南台灣的風帆活動與國際接軌。


假日開橋秀、夜間光雕秀,促使民宿產業因應而生,大鵬灣周邊不僅有通過交通部觀光局認證的好客民宿,還有屏東縣政府認可的特色民宿,還有全台第一家以鱈魚香絲為主題的觀光工廠「鮮饌道海洋食品文化館」,這些都鄰近大鵬灣國家風景區,且都是這一年來新成立的南部觀光新亮點,相當值得一探。


 
在地台灣行--文:摘自--台灣新生報2013.08.22
                       照片:在地台灣行整理

2013-08-21

彷彿依稀在仙境 ──日月潭自行車道全球最美

彷彿依稀在仙境 ──日月潭自行車道全球最美
「位於台灣中心,日月潭的魅力吸引著外國和本地遊客。她寧靜、碧綠的湖面,引發許多詩人和畫家的創作。」

「這條環繞台灣最大湖泊的行程約需3小時,旅人可一邊欣賞湖景,一邊體驗邵族原住民文化和豐富的生態。」

「如果你在初春抵達,還可以在如鏡的湖旁看到櫻花綻放。」這是2012年3月美國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評選全球十大最美的自行車道時,對日月潭環湖車道的讚美之詞。






 

初春時節,萬物欣欣向榮,春天的寶島,正適宜出遊踏青,也是單車的旅遊季;美景如畫的日月潭,成為全球單車客最愛踩騎的去處。

去年11月,交通部觀光局舉辦「日月潭COME!BIKEDAY」單車活動,吸引了二千多位國內外熱愛單車的民眾參加。3位來自法國及義大利的自行車好手也在觀光局長謝謂君的帶領下,體驗從日月潭水社到月牙灣的6公里車程,對環潭景致讚不絕口。

日月潭面積5.4平方公里,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群山環繞,山水相互輝映,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

環潭闢有台21線與台21甲線,構成了環湖的賞景公路。全長29公里的環湖公路,向來是國內熱門的觀光景點,隨著單車慢遊興起,公路上的自行車也越來越多;但騎著小折在路上與公車、遊覽車或轎車爭道,總是不太安全。



環湖車道「水上漂」

為了讓遊客可悠閒繞湖,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自2002年開始修建人行步道,後來觀察到單車族越來越多,才轉而同時修築自行車道;但因環潭公路狹窄,只有一線車道,湖畔腹地也不多,施工不易,管理處只能採取分段施工的方式。

至今陸續完成北旦、向山、月潭3段、總長近8公里的環湖自行車道,工程總經費約為1億4,000萬元。

令人讚嘆的是,每一段都是沿著湖邊的自然地貌修築興建;其中2010年在「北旦」處一段高架於湖面上修建的400公尺車道,工程難度最高。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工務課石玉純解釋,這段車道必須用打基樁的方式在水底下施工,每根基樁長度為15米長,至少要深入湖水10米深,再固定於湖底的岩盤上;加上工程進行時雨水多,受天候因素影響,400公尺的施工期就長達半年。



「若逢夏季滿水期,水位可能會滿至車道上,如在水面御風而行,有水上漂的感覺,非常特別,」石玉純形容。

這3段車道斷斷續續花了10年時間才銜接完成,主要原因在於有些用地為林務局的林班地,其上還有承租人,必須先取得承租人的同意,再向林務局申請租用,才能開始施工,手續繁複。

環湖車道於10年前先修築月潭段;其次是水社遊客中心附近的北旦段;最後再修築銜接月潭、北旦的向上段,才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環湖車道。

石玉純說,月潭段的地勢雖然較平坦,但仍有一小段斜坡近20度,坡度太陡,只好以階梯和斜坡的方式連接,單車族必須下車牽著走。



日月潭新地景:人與自然的對話

有些單車族繞湖,習慣順時鐘方向走,但這樣的路線比較是「先苦後甘」,因為從水社,經文武廟,往伊達邵碼頭的方向,仍以公路為主,必須人車爭道,對單車族來說,路況較危險。

雖然日月潭管理處也希望能以「二輪四輪」分道為目標,打造一條完整、優質的繞湖自行車道,但由於公路腹地狹窄,恐有困難。今年將先完成松柏崙步道至大竹湖步道間3.5公里的自行車道,其中也有一段是水下施工,算是單車族的好消息。



若想悠閒慢遊日月潭,由北旦段的水社停車場開始,應是最佳起點。一旁的水社遊客中心就設有「捷安特單車休閒服務站」,單車族可在此租借配備有衛星定位系統、甚至造價高達15萬元的小折;依照車種不同,遊客須先以信用卡預刷台幣1萬8,000元~15萬元間不等的租金,還車即退刷(每小時租金約200元),由此即可一路往南暢騎至向山段。

向山自行車道,位於水社壩與明潭出水口之間,視野開闊,景色優美,閑靜宜人。

單車族到此可以稍作休息,順道參觀2010年完工的日月潭新地景──向山遊客中心。此處含戶外開放空間,占地3.3公頃,由兩棟彎曲的建築物(一棟即是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組成,低矮開闊,屋頂一端延伸至地面,遊客可輕鬆「登頂」,鳥瞰周遭景色,造價台幣3億7,000萬元。



向山遊客中心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建築風格自然簡約,富有禪味,很能表現出日月潭靜謐而帶有神話般的特質。整體造型很像兩根「迴力鏢」平放在地面,建築周圍也以帶狀水池環繞,將後方的日月潭景色,直接映入遊客眼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對話的舞台。

特別的是,建築物表面沒有貼上色彩鮮豔的瓷磚或者洗石子,而是採木紋立面施工法,直接以木板壓製出紋路,深具時尚感,雖是建築物,亦是藝術品,值得細細品味;獲得國內《建築師雜誌》評選為2011年的台灣建築首獎。
單車練習曲正夯

接著的月潭段,以水社隧道為起點,經明潭出水口到環潭一號隧道,沿途生態豐富、視野佳,可遠眺頭社盆地、青龍山脈。

月潭自行車段旁,還有一段頭社自行車道,位在日月潭的西南方,海拔高度約六百多公尺,地勢平坦,車道入口有一座牧童騎牛塑像,很容易識別。



搭船遊湖、開車或搭車環湖,是傳統造訪日月潭的方式;現在挑戰自我體力、低碳慢遊的單車練習曲,已是全球趨勢,而以單車優遊日月潭,初春正好。

此時清晨的日月潭,湖面常籠罩一層薄霧,遠山近湖朦朦朧朧,只見泊岸小舟,不聞喧囂人車,格外靜謐閒適,最能領略山水之間不捨晝夜的人生哲學。


台灣在地行--摘自光華雜誌2013年03月

2013-08-05

小城探幽 走訪林園舊街名勝

林園是個人文及景色相當豐富的地方,這和一般人林園除了中蕓和汕尾漁港,就是石化工業的印象大不同。
















從清水巖可眺望整個林園區景色。(圖∕老爹 攝)
  


           「這對林園人不公平,林園有山、有海、有歷史古蹟、有老街,還有道地的小吃美食,這幾十年來竟然因為工業區揹負了那麼大的代價。」文史工作者林園國小老師朱永昌為林園大抱不平。
  林園區是高雄市最南邊的一個行政區,東邊是鳳山丘陵及鳳山水庫,除了漁港大部分的區域仍以務農為主,近年來地方社區和文史工作者努力挖掘出許多林園特有的地景與產業資源,要把屬於林園的驕傲找回來。
  林園老街的驚豔
  總在老一輩人口中聽到林園的舊稱「林仔邊」,相傳是因為林園地處鳳山林木茂盛之邊,凡歷史久遠的地區也總會有一條老街,在林園就是「林仔邊街仔」的福興街。
  林園的老街以福興街為主,日治末期再造第二條街林園北路,通常叫新街。新、舊兩街長不過600公尺,1980年代再延伸文化街和仁愛路,林園老街文化都在這一範圍附近。

林園福興老街上有許多老建築細說林園歷史風華。(圖∕朱永昌 提供‧張筧 攝)

福興街老建築訴說風華
  從清領時期到現在,這一帶是林園的中心街區和市集。每天早上,福興街上都擠滿營生的攤販和傳統美食的攤位,是民眾採買和打牙祭的地方。福興街兩頭分別是廣濟宮和福德廟,據說在地理風水上是一根扁擔,也是林園重要的發祥地。
  在熱鬧的早市之後,攤販離去,福興街兩側的街屋建築露出歲月的面貌。朱老師帶領大家走入半開放的宅邸,從富麗的建材和手繪裝飾中,仍可窺見老屋昔日的風采,像街上頗為著名的黃鳳安藥舖,屋裡裝飾著已故國寶級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
  為了一探街屋內部深隧的格局,持續探進街上的「逸竹軒茶藝館」,店內裝置復古,牆上還掛有一幅日治時期老街昔日風貌的老照片和懷舊的電影海報,往裡走一進一落的格局各有風姿,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福興街上的茶藝館也透著濃濃的懷舊風情。(圖∕張筧 攝)

老街美食記憶中的好味道
  福興街周邊也是林園美食的大本營,許多小吃店都有數十年歷史,光是鴨肉飯就有好幾家,開啟林園的美食地圖,開南街上有花枝柱的花枝麵,鬍鬚海產店的食材都是中蕓漁港大清早進港的新鮮貨,福興街口的三角窗冰菓室有六十年歷史,是林園人的共同記憶,郵局旁巷子裡的老街麵線糊是50年吃不膩的口味,頂厝社區的百年楊桃汁是來自社區裡百年楊桃樹釀製,每一種記憶中的好味道都值得重新品嚐。

林園老街上的鴨肉飯、鴨肉麵與綠豆湯都是令人懷念的美食。(圖∕張筧‧徐世雄 攝)

舊林園派出所成亮點
  人潮熙攘的福興街上,有一處充滿寧靜氣息的磚木混合結構日式建築─舊林園派出所,其位於林園老街中心地帶,日治時期是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為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也是林園現存保存較完整的歷史建築物之一。舊林園派出所在1989年派出所遷出後長期荒廢閒置,經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2007年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並展開修復,修復後屋身仍以木造骨架為主體,整體空間還有宿舍、庭園、古井和防空洞,如今成為林園老街上最大的亮眼。派出所後面是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寶祥、藥學博士林所與居民共同努力闢建的藥草園「憶思園」,種植150多種常見藥草,綠意盎然,是休憩頗夯的景點。

林園派出所的日式建築經過整修恢復昔日雅致。(圖∕張筧‧徐世雄 攝)
  
林園三莊各有故事

潭頭社區的「童玩學堂」外觀就充滿童趣。(圖∕朱永昌 攝) 
  

        離開林園老街區走鳳林路往大寮、鳳山方向,過了清水巖路,不一會兒即可看見潭頭路,左轉進入潭頭路即是知名的林園三莊地區,這裡就是林園諺語「潭頭伯仔駛牛車、中厝叔仔起大厝、林內姐仔綁掃帚」的發源地,同一條路也因緊鄰的三莊分為潭頭路、中厝路、林內路。

「童玩學堂」的童玩都取材自林園潭頭的歷史文化與使用在地材料。(圖∕張筧‧朱永昌 攝)

童玩學堂喚起歷史記憶

「童玩學堂」成為在地人懷舊與凝聚情感的地方。(圖∕張筧 攝)
  

        進入潭頭路不久遇保興宮右轉可看見潭頭社區營造點,一棟彩繪繽紛明亮潔淨的古厝及外頭擺著的一部拼裝牛車,這是社區自己協力做的牛車公園,居民把閒置古厝提供出來作為「童玩學堂」,學堂裡的木頭課桌椅是社區金潭國小汰換下來的,門上掛著本土樹種月桂葉串成的簾子,陳列室裡擺滿了古老記憶裡的童玩,泥塑的牛隻玩偶、稻草編的娃娃、蚱蜢和飛靶,讓人忍不住當場就把玩起來。潭頭社區已連續兩年拿下農委會舉辦的童玩製作比賽前兩名,成為社區的發展重點。

槺榔掃帚化為迷你版
  林內的槺榔掃帚曾是地方的重要產業,如今只有幾位高齡的老者保有綁槺榔掃帚的技術,在社區的推動下,林內裏把這項產業化為迷你版的「天地帚」,還製作成袖珍型的槺榔掃帚鑰匙圈、吊飾,吸引年輕人目光。


林內槺榔掃帚從沒落產業逐漸轉化成文化觀光資產。(圖∕朱永昌 提供‧張筧 攝)

        而中厝叔仔起大厝就要從林園的石灰窯業談起,走訪林園各處還能夠見到許多咾咕石的老建築。林園鳳凰山多為珊瑚礁巖地質,適合開採石灰做為建材,因此當地有「中厝叔仔起大厝」俗諺,日治時期以劉見章的石灰窯規模最大,後因水泥問世而沒落,但地方上也掀起一股遺址發崛的熱潮。在林內路上的林內社區活動中心旁,就有數棟保持完好的咾咕石建築,剝落的泥灰露出一塊塊堆疊的咾咕石。
  「童玩學堂」平常不對外開放,想體驗三莊文化或購買槺榔掃帚,需預先安排導覽及聯繫綁槺榔掃帚的老藝師,有興趣者可與志工莊寵媚接洽(電話0983058699)。

林園地區還可看見由咾咕石砌成的古厝。(圖∕徐世雄 攝)

清水巖名勝探幽

清水巖自古就是林園區名勝,有古寺與奇石洞穴之美。(圖∕徐世雄 攝)    
  

        結束林園的老文化之旅,知名景點清水巖是造訪林園必遊之地,從清水巖路進入即可到達。位於鳳山丘陵的清水巖,以古剎清水寺、古珊瑚礁巖景觀聞名,早在清道光年間即築有寺庵,奉祀釋迦牟尼及觀世音菩薩,是地方上的信仰中心,因丘陵山麓有泉水伏流自巖縫湧出,水量豐沛且水質清澈,故稱清水巖。

                                          到清水巖登山健行別忘了買顆茶葉蛋喔。(圖∕張筧‧徐世雄 攝)

散步登山曲徑悠遠
  清水巖結合珊瑚礁地形、步道、百年長壽茄冬和日治時期留下的隧道遺址,成為人們散步登山的勝地,山徑曲折悠遠,地勢居高臨下,可一覽林園地區全景。從清水寺後方階梯拾級而上,一路上奇巖怪石羅列,依傳說與外型都有自己的名字。隧道遺址以蟠龍洞最為知名,只要帶著手電筒,就能入內探索,當地人說早年清水巖全盛時期,洞口有許多販賣蠟燭的小販,讓人們秉燭探幽,事實上除了蟠龍洞,還有更多隧道遺址散佈在鳳山丘陵,內部結構複雜,素有地下長城之稱,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國防工程,除非有識途老馬帶路,否則不可輕易自行前往,避免發生危險。

鳳山水庫擁有山水生態之美。(圖∕張簡英豪 攝)

  瞭望漁港風情

中蕓漁港停滿各式漁船,也是端午龍舟競賽的場地。(圖∕徐世雄 攝) 

  登山賞幽後若意猶未盡,不妨到中蕓或汕尾漁港走走,享受漫步漁村的浪漫風情。
  中蕓漁港是林園區最大的漁港,漁船作業形態相當多樣化,如想要品嚐新鮮漁貨,可到中蕓港走一趟,在漁港媽祖廟前每天下午有一小型魚市,各色新鮮漁獲齊全,吸引不少都市人前往購買。
  中蕓港東邊是一個可以瞭望港區的漁港公園,寬闊的景觀平臺在海風的吹拂下等待夕陽照映漁港,晴朗天氣時在觀景臺可眺望小琉球、石化工業區、中蕓港區、西海岸景觀,夜晚的景觀照明更輝映著漁港的燈火,景致迷人。
  而林園最南端的汕尾漁港位在高屏溪的出海口,以捕鰻苗為主,停靠的漁船多為膠筏,保留著漁村的素樸風貌。午後的汕尾港只見幾位老漁夫打盹,零星釣客安靜垂釣,漫步港邊可遠眺屏東東港與小琉球和往來兩地的快艇,海天連成一片的藍,靜謐力量動人心弦。

                   中蕓漁港旁有觀景公園,下午有現撈魚市值得前往一遊。(圖∕徐世雄 攝)

  來到清水巖探幽,回程時可不能錯過山徑旁的柴燒茶葉蛋,木柴炭火的燻煮下,香氣四溢,口感綿密,是當地登山客的人氣伴手禮!
     鳳山丘陵見鷹揚
  清水巖後方即是廣大的鳳山丘陵,位於小港區、林園區、大寮區接壤地帶,範圍涵蓋駱駝山及鳳山水庫,呈東北西南走向,形如飛鳳展翅而得名。鳳山水庫屬於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面積74.9公頃,儲水量達870萬公噸,翠山環抱風景秀麗,但因是水源保護管制區,若要參觀需先申請核准後才可進入。
  鳳山丘陵標高雖僅141公尺,卻是春季猛禽遷移路綫上的重要過境點,每年4月夜棲、過境的猛禽數以萬計,動植物生態資源也十分豐富,是高雄熱門的賞鳥地點之一。


在地台灣行--摘自--高雄畫刊2013年7月